石榴云/新疆日报讯(记者 马蓓报道) 5月13日,国际中文教育暨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合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,以“中文为桥,教育赋能;创新融合,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中国与中亚五国及周边国家教育领域的精英,是落实中国—中亚峰会与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的重要实践。

国际中文教育暨"一带一路"教育合作专题研讨会主会场。新疆师范大学供图
会上,中国新疆师范大学、中国香港教育大学、哈萨克斯坦阿拜国立师范大学、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、科尔基特阿塔克孜勒德大学、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国立大学,签署了教育合作新约。
“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留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地和首选国之一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周作宇在研讨会上发言称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越来越多共建国家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地,来华留学生占中亚五国出国留学总人数比例持续上升。
作为此次专题研讨会的举办高校,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介绍,目前该校与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俄罗斯等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累计培养1万余名留学生。通过设立孔子学院、开展多语种中文师资培训、搭建区域教育合作平台等方式,推动中文教育在中亚国家的纵深发展,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的复合型人才。
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国立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纳尔济库洛娃·迪尔诺扎·霍希姆贾诺夫分享了该校在国际合作实践中的成果。纳沃伊国立大学与近百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,其中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合作尤为突出,与中国重点高校三亚学院共建纳沃伊国立大学汉语中心,联合开发双学位教育项目并建立师生学术交流机制等。
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、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张士民表示,中国新疆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和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者,将重点支持高校与中亚及其他周边国家教育机构共建机制化、标准化的合作平台,推动教材共编、师资共享、课程共建,助力中文成为区域交流的“通用语言”。围绕新能源、数字经济、现代农业等领域,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,打造高水平跨境技术转移中心,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创新动能。
来源:石榴云/新疆日报